【媒体聚焦】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这场大会解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5

发布人:

阅读量:

分享:

为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才能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好?

10月11日,第二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交流会在两江新区召开。现场,来自全国多地的行业专家,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及经验进行分享。

当前,我国共有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家门口看大病”从愿景变为常态。

68ea072fe4b083c455e71c60_副本.jpg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解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和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执行院长周建军表示,作为全国首个揭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于2018年1月开诊。该院由厦 门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管理,首创“医教研管”全方位同质化建设路径,通过执行主任+柔性派驻、定期派驻医疗队等管理方式,实现医疗力量全覆盖。

68ea0732e4b083c455e71c62_副本.jpg

        “聚焦重大疾病诊疗需求,我们要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和现代技术的引领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吴剑宏以该院建设的十大特色中心为切入点,讲解其建设的具体实践经验。当前,该医院的对外协作项目包含了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托管医院和34个跨区域医联体,正以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健康支点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造成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

68ea0736e4b083c455e71c64_副本.jpg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为了填补区域技术空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大病不出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执行院长柴大军表示,该院的建设运营模式是由地方政府主建,华山医院主营、附一医院配合,通过技术、人才、管理的平移,将学科建设与医院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管理经验向“一线下沉”。

68ea0739e4b083c455e71c66_副本.jpg


                                                                                                                                                        (本文转载自两江新区官网)

文章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