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儿童高烧,还可能是泌尿感染!

发布时间:2024.10.30

发布人:

阅读量:

 1730252802849.png

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不仅成人有

也常常伴随着孩子们

且有些泌尿系感染十分隐匿

症状不明显

因此容易被延误治疗

 


病例

6个月的妍妍因为发热2至协和医院儿科门诊就诊,表现为反复发热、最高温度40℃,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6.8G/LCRP163.5mg/L,感染指标异常升高,收治住院。住院后首诊医生通过问诊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妍妍除了发热外无其他症状,阳性体征为尿道口充血明显。

 

患儿的感染原在哪里呢?医生初步考虑:泌尿道感染,入院后安排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显示患儿尿白细胞升高、尿培养阳性,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患儿恢复可,门诊定期随访。

1730252884857.png

1730252929679.png

图片来源:网络


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在泌尿道异常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泌尿道急性或慢性炎症。

1730253004882.png

1730253030442.png

图片来源:网络

生理因素

女婴尿道短,部分男婴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都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

 


卫生问题

女婴的外阴和男婴的包皮下常规清洁护理不到位,尿不湿更换不及时,尿道口沾染上大便等。

 


发育不完善

儿童身体发育不成熟,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弱、输尿管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导致病原体容易入侵、引起感染。



 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指先天性肾和尿道发育畸形、泌尿道梗阻等。


特别注意!

当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需警惕泌尿道感染,尿常规检查不能忘!

1730253190135.png

1730253206626.png

图片来源:网络


病例

 5月龄的阳阳近2月出现两次泌尿道感染,当地医生建议使用足量头孢治疗2周后改预防量头孢克洛口服维持。本次因发热2就诊,查尿白细胞阳性、血CRP 85mg/L,诊断:复发性泌尿道感染。

 

协和医院儿童肾内科MDT团队根据患儿尿培养阳性菌药敏结果,为患儿实施足疗程抗生素治疗2周后,改预防量抗生素口服治疗,效果良好。儿童肾内科专家叮嘱家长,要为孩子定期复查尿常规,半年后复查肾静态显像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抗生素尚在使用的情况下

患儿为何会再次泌感?



泌感复发的普遍因素

小年龄(小于2.5岁)、排尿障碍如夜尿症、摄入减少、大便失禁、特发性高钙尿症、肾静态显像检查显示肾实质缺损、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特别是双侧或III级及以上反流等。

 因此,对泌感反复发作患儿,需寻找有无相关的基础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手术治疗。


1730253467101.png


患儿发热时的护理

1730253505225.png


监测体温,小于3月龄患儿以物理降温为主,大于3月龄患儿除物理降温外可据病情选择使用退热药。

 


  一般护理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增加尿量,减少病原体在尿道停留的时间,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排出;鼓励患儿进食,供给足够的热卡、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并改善便秘。

 

❸ 保持外阴清洁,选用棉质透气的内裤或尿布、勤更换,幼儿不穿开裆裤,便后清洗臀部,女婴清洗外阴是从前向后擦。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证剂量和疗程正确,不得擅自停用

 

 采集尿标本监测尿白细胞时需使用新鲜清洁中段尿,当有泌感复发的表现时,需在抗生素使用前留取尿常规和尿培养送检。

 

泌尿道感染可能是儿童尤其是小婴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报警表现,若出现反复泌感,可能导致肾瘢痕形成、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请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End-

 

(本文转载自武汉协和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