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发布人:
阅读量:
医生,我最近总是心慌、心脏乱跳,不会是有心脏病吧?
没事,就是几个早搏,莫慌哈!
真的吗?我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呀......
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心脏突然咯噔 一下
又或者一颗心扑通扑通地狂跳
感觉要窜出去……
这很可能是心脏早博的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朋友听到“早搏”二字
总担心有严重的心脏病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早搏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搏就是心脏病吗?
怎样发现心脏早搏?
到底要不要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心脏早搏就是心脏异位起搏点提前出现的搏动,即心脏过早搏动,又叫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实际上是一系列精密活动的有序发生。正常情况下,心脏传导系统的“司令部”——窦房结会首先发出指令,通过传导系统(“线路”)到达心房的其他部位,引起心房的收缩,再在心房心室连接处汇合,最后再传至整个心室,引起心室收缩,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心跳。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如果在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发出指令,使原本规律的心跳节律中突然有一下提前了(也可以理解为原本固定的节拍中突然有一下“抢拍”了,造成了心脏节律的改变),就会导致我们常说的心脏早搏。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异常信号起源于心房,我们称之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而如果起源于心室,则称之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位于交界处的话,就是“房室交界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房性早搏次之。如果以早搏的节律来看,每隔一次正常心跳出现的早搏称为二联律,每隔两次正常心跳出现的早搏称为三联律。
由于早搏是心脏提前“抢拍”后的跳动,所以正常的心脏节律被打破,会感觉到心慌、心悸不适。
有部分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心脏突然“咯噔”一下跳得很有力,像要蹦出来一样;也有的人会说感觉自己的心脏“跳跳停停”不规律;还有人觉得心跳像时不时突然“停顿”了一下。
当然,如果早搏数量太多,影响到了心功能,可能还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气促等一系列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早搏可以发生在没有任何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称为“功能性早搏”。如果有以下情况,可能诱发早搏:
♥ 情绪波动大:紧张、焦虑的时候;
♥ 身体疲劳:加班熬夜、身体透支时;
♥ 不良生活方式:酗酒、摄入咖啡因过度等;
♥ 药物影响: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生素等;
♥ 电解质紊乱:腹泻情况严重、大量使用利尿剂等造成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都有可能诱发早搏。
发生在有心脏基础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的人群,称为“器质性早搏”。所以,有早搏不一定就是心脏出了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
✦ 对于次数不多(尤其是早搏总次数<100次/天),症状不明显的早搏,不用过于担忧。
✦ 如果早搏次数过多,尤其是超过心跳总次数的20%以上(比如一天24h心脏跳动总次数有10万次,早搏总次数超过了2万次),若长年累月不加以控制,则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甚至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 还有一部分频发早搏的患者,如果长时间连续出现早搏,形成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室性心动过速),重者也可能导致晕厥、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心电图是诊断早搏最可靠的方法。对于早搏较多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在普通心电图的基础上再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俗称“背盒子”。
这是一种便携式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可以随时“打包带走”,它能够连续记录24小时内你的心跳总共发生了多少次,以及是哪种性质的早搏,还能监测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律失常,以指导下一步检查或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功能性早搏
功能性早搏,症状不明显者,大多无需治疗,一般建议去除诱因(比如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不剧烈运动等),注意调节情绪,规律作息,一段时间大多会自愈。
对于症状明显的功能性早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症状好转之后,即可酌情停药。
器质性早搏
对于器质性早搏,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需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情况需要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
一般而言,当24小时早搏的数量超过总心搏数的10%以上,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停药,或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早搏症状严重或严重影响心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微创不留疤,手术成功后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
早搏患者,平时可以适度运动、科学健身,但是不建议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反而会加重早搏。
健康的饮食原则是均衡膳食,多吃蔬菜瓜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还应该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好心情,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急躁、暴怒、惊恐、大喜大悲等过激的情绪。
要注意劳逸结合、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过度疲劳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重早搏。
如果存在心血管疾病,应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如果没有,也要遵循医嘱,定期体检。若在规律作息、平衡饮食、适量运动之后,仍然早搏频繁,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End-
(本文转载自武汉协和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