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反复晕厥别大意,或是心脏和神经出问题

发布时间:2024.11.20

发布人:

阅读量: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长时间站立或者情绪激动、劳累后

眼前发黑、头晕

严重时甚至会丧失意识,直接晕倒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1.png

图片来源:网络

 

千万别大意

以为这只是一时的疲劳

这种症状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如何诊断呢?

1732065564457.png

图片3.png

图片来源:网络

 

晕厥是各种原因引起人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常见容易误认为是晕厥的情况就是头晕,而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有无失去意识。发作时都可能合并头痛不适,头晕严重时也可能出现跌倒,但是没有丧失意识,发作期间对于外界始终有记忆,这类不属于晕厥。

 

40%的人群一生中有过晕厥发作史,而各类晕厥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1732065612627.png

图片5.png

图片来源:网络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由情绪或体位改变介导的神经反射性晕厥。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在正常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反,相互平衡制约,而我们常说的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负责“休息、放松”,最直接的感受是心率、呼吸变慢,血压下降,让人身心平静。但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时,自主神经的失衡可导致突发的显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引起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

图片6.png


黄色最长那条是迷走神经

图片来源:网络

1732065701059.png

图片8.png


图片来源:网络

 

❖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多有明显诱因,如直立位或坐位 30秒 以上、情绪刺激、疼痛、医疗操作或晕血;

 典型症状为出汗、皮肤发热、恶心、脸色苍白;

 发作与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有关;

 意识恢复后常伴疲劳感。

1732065755979.png

1732065774925.png

图片来源:网络

 

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可靠和最常选用的方法。检查时,患者先安静平卧于检查床10分钟,随后医生将检查床头快速立起倾斜至70-80°,同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如果患者未出现心率减慢和(或)血压下降的反应,持续30~45分钟后,医生就可将检查床放回到平卧位,结束试验。如果检查床倾斜后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或)血压下降的反应,医生会立即将检查床放回到平卧位。检查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增强检查的效果。

 

根据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反应,血管迷走性晕厥可分为三种类型:

● 心脏抑制型:以心率减慢为主,而血压下降不显著;

● 血管抑制型:以血压下降为主,而心率轻度减慢;

● 混合型:以上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1732065822944.png

 

1732065931159.png

图片来源:网络

 

针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既往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无论是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亦或是生活方式管理等,均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消融心脏自主神经节丛(GP)达到去迷走化,成为治疗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新选择。

 

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是在局麻下用微创的方法,用消融导管对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高的区域进行标测及消融,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有效阻断反射通路,从而对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起到显著疗效。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

1732065960660.png

1732065979084.png

图片来源:网络

 

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适用于以心脏抑制型为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对于这类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也可显著改善晕厥负荷,但囊袋感染、起搏器电池耗竭需定期更换等是患者始终必须面对的问题,年轻患者对于植入装置的接受程度低。

 

对于老年患者,并不优先推荐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因为老年人晕厥可能还合并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和传导系统疾病,同时老年人迷走神经活性减弱,对心脏神经节消融的反应不佳。

 

因此,年龄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心脏抑制型为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建议:

 


  年龄<40岁的患者

首选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术前需评估对阿托品的反应),达到改善和消除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年龄≥60岁的患者

首选起搏器植入术


  40-60岁的患者

可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分阶段选择这两种治疗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而难以管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出现发作性头昏、乏力、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协和医院心内科作为华中地区唯一一家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输出单位为一体的大型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是国家卫健委第一批“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和植入器械)诊疗培训基地”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室性早搏、特发性室速、器质性室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多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治疗,高端起搏器植入,复杂冠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心”希望。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End-

 

(本文转载自武汉协和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