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脑中风的信号,早识别能救命!

发布时间:2024.12.20

发布人:

阅读量: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猝不及防的不止时间

还有突如其来的脑中风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近年来,年轻人中风的新闻

也屡见不鲜

图片1.png

中风为何也会找上年轻人?

哪些早期信号可以提前识别?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中风?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脑中风!


脑卒中就是中风?

 

脑卒中又叫中风,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15%。

1734677072613.png

 出血性脑卒中 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性脑卒中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血管失去弹性破损出血,另一种则是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不要小看一点点儿的出血,如果出血部位是脑干,那么出血仅仅5毫升也是可能致命的。

 

 缺血性脑卒中 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又叫脑梗死。脑梗死分为两种,一种是血栓性脑梗死,另一种是栓塞性脑梗死。

 

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后遗症。

 

脑卒中发病诱因

 

包括年龄、遗传、性别等不可变因素;也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可变因素。

1734677119854.png


脑卒中发病前症状

 

1.语言障碍

脑梗塞发生前,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就是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者语不达意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导致的。

 

2.视觉异常

脑梗塞发生前,患者常有视觉上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矇,患者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是往往数秒钟后可以恢复。

 

3.感觉异常

脑梗塞发生前患者往往有一侧面、舌、唇、肢体麻木的感觉,有时还会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或视物旋转感。还有些患者是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

 

4.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侧的面部或者上下肢力量减弱,不受支配,出现口角歪斜,流涎,吞咽困难,或是一侧肢体乏力,胳膊无法抬举,手中物品忽然掉落,走路时一只脚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


图片4.png


急救知识

如果遇到家人或朋友发生脑卒中,应该怎么办?

 

1

要及时拨打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2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不能摇晃其头部,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怀疑中风,果断拨打120!不浪费时间与他人商量。到医院后,必须相信眼前的医生做出的判断!  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图片5.png

(提醒:不建议用私家车运送病人去医院,一旦中途遇到堵车或病人病情突然加重,私家车里的家人是无法处理的。且一般家属很难分辨哪些是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图片6.png

牢记FAST原则

 

F-Face(脸):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如果你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出现,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只要微笑、举手、言语测试任何一个出现异常,那很大概率是脑卒中,这时要立即联系武汉协和医院FAST团队

 

脑卒中常见诊疗技术

 

近年来介入器械有了非常大改进,支架取栓、特殊导管取栓等手段越来越成熟。

 

对于超过六小时甚至发病三天的患者,尤其是病情非常危险、预计残疾程度较重的,在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机械取栓,不仅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同时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脑卒中?

 

定期体检:尤其对于40岁以上人群;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控制体重、早睡早起;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尿酸症等疾病。

 

合理膳食:食物可以多样化,荤素搭配,多吃含优质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但注意要少盐低脂,不吸烟,少喝酒;

 

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造成的血压升高,以免引发脑卒中;

 

合理运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耐受的有氧运动,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

 

注意保暖: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不要在寒冷的环境暴露太长时间。  

 

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地干预,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的三大误区

 

年轻就不会得脑卒中?

NO!一些年轻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人得的病,而自己还年轻,血压不高,家里人也没有得这样的病,所以应该不会患上脑卒中。

 

实际上,脑卒中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我国脑卒中发病的平均年龄是66岁,其中,1/5的患者小于45岁,脑卒中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脑卒中发生后就得多躺床上休息 ?

NO!大部分人认为脑卒中患者手术后应该在床上卧床静养,减少活动,这是错误的。

 

长期卧床静养不利于偏瘫肢体恢复,甚至会出现让偏瘫肢体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的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在病情稳定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展康复锻炼。

 

大家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卒中?

NO!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临床实践中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先做好评估获益与风险。医生在评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和风险的权衡取决于 4 个方面:出血风险、基础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以及年龄。阿司匹林因人而异,脑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的,阿司匹林只是其中一环。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End-

 

(本文转载自武汉协和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