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
发布人:
阅读量:
最近重庆的天气开启“炙烤”模式
未来十天是重庆这个夏天最热的时间
“早上清蒸,中午红烧,晚上焖炖”
气温直逼40度大关
真实地让人感受到
“走在路上隔着鞋底都烫脚”
“吸一口空气都烫肺”
图片来源网络
炎热的高温天气
中暑送进急诊的患者可不少
比如户外工作者、野外垂钓者等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急诊专家教您几招!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32℃)、高湿(>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生活工作时,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下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
§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弱);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交警等;
§
肥胖、发热、腹泻、服用利尿药/抗抑郁药者。
§
中暑有哪些典型症状?
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症状逐级加重。
0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此时患者体温多为正常或略偏高。
图片来源网络
02轻度中暑
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心率加快。此时体温轻度升高。
图片来源网络
03重度中暑
最危险的阶段,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
热痉挛:肌肉突然痉挛、疼痛(如小腿、腹部),体温多正常;
·
热衰竭:头晕、呕吐、脉搏细速、晕厥,体温可达 38℃以上;
·
热射病:核心体温≥40℃,伴有意识障碍(如昏迷),若不及时救治迅速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
一旦中暑,如何自救与互救?
黄金4步中暑自救与互救法:
0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促进散热,使其平卧。
图片来源网络
02快速物理降温(最关键)
迅速降温金标准是冷水浸泡/淋浴,或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冻饮料瓶,敷在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同时用电扇吹风、空气调节器加速散热;热射病患者在医疗监护下进行冰盐水灌肠或静脉输注低温生理盐水。
03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凉水(每500ml水加4.5g盐)或运动饮料,避免暴饮;昏迷者需医护人员静脉补液,禁止喂水。
图片来源网络
04紧急送医
若出现高热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立即拨打120,途中持续降温!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综合治疗(如补液、抗休克、器官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预防中暑?
Part.01避免高温暴露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高温天避免长时间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中午时分。
·
防晒措施:外出时戴宽边帽、太阳镜,涂抹SPF30+防晒霜,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图片来源网络
Part.02科学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主动饮水,少量多次:每日饮水1.5-2L以上,出汗多时可增加至3L,少量多次饮用。
·
补充电解质:出汗多时补充含盐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或通过食物摄入钾、镁(如香蕉、菠菜)。
·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等), 适量摄入鱼、瘦肉、奶等优质蛋白, 减少煎炸、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谨防食物中毒。
图片来源网络
Part.03改善环境与生活习惯
保持通风: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温度设定在26℃,避免直吹;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
·
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
热适应训练: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前,逐步增加耐热时间(如每日30分钟,持续1~2周),帮助身体适应。
·
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
图片来源网络
Part.04特殊人群防护
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家属需密切观察,避免单独外出,确保居住环境凉爽。
·
儿童: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车内,活动后及时补水。
·
户外工作者:企业应提供防暑物资(如藿香正气水),合理安排工时,避免连续高温作业。
·
轻度中暑可以
迅速进展为重度中暑!
一旦出现不适,
立即采取措施并寻求帮助!
天气虽炎热
但也要及时关注身体的健康
高温天气减少户外出行
多补水、清淡饮食、少剧烈运动
相信大家都能
健康愉快度过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