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生涯的漫漫征途上,每一个关键抉择都如同命运长河中的巨石,激起改变前行轨迹的浪花。当我怀揣着勇气与憧憬,毅然从重庆奔赴武汉,列车车轮与铁轨的每一次碰撞,都似我内心忐忑与期待交织的鼓点。身为护士,即将投身武汉协和医院的 ICU 科室,开启专业培训之旅,彼时的我,站在这扇散发着神秘光芒的大门前,尚未知晓门后那充满挑战与精彩的世界,已在短短数月间,在我的职业生涯版图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等待我去探索。
初入武汉协和医院的培训课堂,仿佛踏入了一场知识的狂欢。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们倾囊相授,前沿理论如潮水般涌来。从复杂精妙的器官功能支持,到关乎生死防线的最新感染防控策略,每一堂课都像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矿山,吸引着我去挖掘。我如一块久旱的海绵,急切地汲取着知识的清泉,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速舞动,恨不得将每一个要点、每一处细节都铭刻于心。那些曾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下,逐渐清晰明朗,如同薄雾在阳光的照耀下消散无踪。
我深知,ICU 是生命战场上的最后堡垒,而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精准护理的基石。在这里,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缓缓开启。曾经,俯卧位通气对我来说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流程,如今,我深入探究其改善氧合的力学原理,学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精细调整通气角度与时长,以达到最佳效果;往昔,精准的液体管理在我眼中不过是简单的输液、控水,此刻,我已明白这是一场在维持循环稳定与减轻心肺负担之间的艰难平衡,需要凭借专业与经验去把握那微妙的分寸。这些珍贵的理论知识,如同一束束强光,穿透我曾经狭隘的专业认知迷雾,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然而,当真正踏入临床实践,我才惊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犹如一道鸿沟。ICU 的病房,是一个高速运转的 “生命拯救工厂”,忙碌与紧张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在这里,我目睹了生命最脆弱与最顽强的两面。患者身上纵横交错的管路,如同连接尘世与希望的生命线,每一根都承载着生的祈愿,而我们护士,就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犹记初次协助医生为一位重症感染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那是一场与内心恐惧的激烈较量。我紧张到手心沁出的汗珠浸湿了手套,双眼紧紧盯着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大脑飞速运转,提前预判所需器械。递器械时,我的双手微微颤抖,消毒范围、配合穿刺的角度,每一个细节在我眼中都被无限放大。我不断在心底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冷静。当导管最终顺利置入,那一刻,如释重负的感觉涌上心头,内心的成就感驱散了所有的紧张与不安。
还有一次,护理一位深受多脏器衰竭折磨的老人,他意识模糊,面容憔悴,却在我俯身调整他的体位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抓住我的手。从他浑浊却充满求生渴望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的千言万语。我轻声安慰他,如同吟唱一首安神的摇篮曲。在每一次小心翼翼的翻身、吸痰、换药时,我都全神贯注,温柔细致,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我敏锐地捕捉着不适的信号,及时调整护理动作,努力让他在痛苦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在这被生死时速笼罩的 ICU 里,日夜颠倒的班次和高强度的工作如同沉重的枷锁,但令人惊奇的是,短短数月,我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在与死神的一次次较量中,磨砺出了坚韧的意志。我学会了在极度疲惫时迅速调整状态,因为我深知,患者的安危全系于我们手中。
回首这段培训历程,心中感慨万千。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同仁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却在这小小的 ICU 病房里,凝聚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在每一次争分夺秒的抢救中,医生精准诊断、果断决策,护士手脚麻利、执行无误,呼吸治疗师调控设备、保障呼吸,药师严谨核对、快速配药,大家紧密配合,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默契的点头,都传递着对彼此的信任与托付。
曾有一回,紧急抢救一位心脏骤停患者,那紧张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病房瞬间变成了战场,胸外按压的节奏声、电除颤仪的蜂鸣声、气管插管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我负责注射急救药物,双手稳稳握住注射器,目光坚定,在嘈杂中听清每一个指令,精准推注。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患者毫无血色的面庞上。终于,心电监护仪上那重新跳跃的曲线,如同奏响了胜利的凯歌,团队的欢呼声回荡在病房,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了。在这欢呼声中,我深刻明白,在 ICU 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弱,但当大家齐心协力,微光也能汇聚成照亮患者生命的曙光。
如今,培训仍在继续,前路漫漫,我满怀期待。未来数月,我知道还有更多知识的高峰等待我去攀登,更多技能的深海等待我去探索。我将带着已有的收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后续的培训中。
展望学成归渝的那一天,我仿佛看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身负绝技的“侠士”,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所学奉献给家乡的患者。我愿把在武汉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融入到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细节中,用更加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以更人性化的服务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为家乡的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同时,基于这段宝贵的经历,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让知识的传递更加广泛。我希望日后类似的培训能够增加远程交流模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同事也能同步学习前沿知识,感受重症医学的发展脉搏。此外,科室之间若能建立常态化的病例分享机制,定期组织病例研讨,大家分享经验、剖析难题,必将不断提升危重症救治的整体水平,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我深知,无论身处重庆还是武汉,无论距离有多远,医护人员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这段跨城培训的难忘经历,已成为我成长的有力翅膀,助力我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展翅高飞。我将不负患者的托付,不负这一神圣职业赋予的使命,用一生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而温暖的足迹。
(本文作者:肖宇 在汉培训部门:ICU)
文章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