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2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我在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的系统培训已逾一年。这段宝贵的时光,既是我临床技能的淬炼期,也是科研思维的开拓期,更是外科医师职业精神的塑造期。
临床实践:精进技能,融汇团队智慧
胃肠外科作为普外科的核心分支,涵盖胃肠道肿瘤、减重代谢、疝与腹壁外科、肛肠外科等多个重要亚专业。作为协和重庆医院的培训医师,我系统轮转了胃肠道肿瘤及减重代谢亚专科组,并以胃肠道肿瘤的综合诊疗为重点学习方向。 在轮转中,我深刻体会到肿瘤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无论是进展期胃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评估,还是中低位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选择,都需要我们综合肿瘤学、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多维度因素进行精准研判。对于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争取生存机会方面至关重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外科手术的成功,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外科医师的核心在于精湛的手术技艺。在带教老师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下,我的外科操作!技术显著提升。通过完成腹腔镜技术体系化训练,基本掌握了腹腔镜操作技术,并参与了数百台手术,更有幸接触了先进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老师们的术中示范与讲解,使我对胃肠道的“膜解剖”理念及各类手术入路的选择,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理解,切实体会到微创外科减少患者创伤、加速康复的核心价值。
胃肠外科急危重症频发。培训期间参与的多例抢救,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应急反应能力、快速决策能力和在压力下的精准操作能力。尤其是一例病房突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成功抢救经历,让我刻骨铭心地认识到早期快速识别、精准判断和果断干预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每周定期的疑难病例讨论与专题讲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临床视野,加深了对疑难复杂疾病的认识,及时掌握了最新治疗进展,有效提升了专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源于临床,归于解决
在培训中,带教老师的引领让我深刻理解到科学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持续探索与积累过程。通过医院组织的多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如何构建清晰的立项依据、提出有力的科学假说、设计严谨的研究方案并明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协和医院这一顶尖平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申报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机会。同时我积极参与了协和重庆医院的院内课题申报。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确: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我们需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的“临床痛点”出发,凝练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通过研究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回馈临床实践。
人文关怀:沟通的艺术与温暖的传承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这句箴言,至今仍是医者的行动指南。在胃肠外科,我深刻学习了沟通的艺术。面对焦虑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我从带教老师身上学到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如何用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虑,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同理心去理解、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除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协和医院及胃肠外科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医疗和护理团队的老师们倾囊相授、无私分享经验,这份关怀与支持,让我真切体会到“协和大家庭”的凝聚力与温度。
敬畏生命,砥砺前行
外科医师的成长,源于千百台手术的沉淀,更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感谢武汉协和医院提供的顶尖学习平台,感恩胃肠外科各位老师的无私奉献与悉心栽培! 站在新的起点,我将铭记“刀尖精进医术,仁心温暖患者”的信条,将所学所得融入实践,为武汉协和重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坚实的外科力量!
本文作者:杨建国
在汉培训科室:胃肠外科
文章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