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两年的培训时间不同于实习,让我更加明白护士这袭白衣所承载的,远非一份寻常职业。它是一座横跨于生命之河上的桥梁,连接着知识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从书本的字里行间踏入病房的瞬息万变,从严谨的理论框架直面鲜活而复杂的生命个体,每一步都像是一次深刻的叩问与洗礼。作为一名初涉临床的新护士,这段从理论培训到躬身实践的旅程,充满了探寻、磨砺与无声的蜕变。它赋予我的,不仅是日益精进的专业技艺,更是一份对护理核心价值日渐清晰的领悟——那便是对生命最深的敬畏与守护。
南丁格尔曾言:“护理的艺术在于,它要求护士将整个灵魂都投入其中。”书本上清晰的步骤,在千差万别的患者面前,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智慧;教科书里典型的病例,远不及现实中病情的瞬息万变与个体差异所带来的挑战深刻。在协和培训期间,这巨大的落差令我顿悟:理论,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而真正的能力,唯有在临床中百般搏击,才能锤炼成形。
初入病房,怀揣着满腔热忱,却也难掩内心的忐忑。面对真实的病痛与复杂的状况,手足无措的时刻时有发生:第一次为患者穿刺时手指的微颤,第一次遭遇突发状况时心头的慌乱,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自身的稚嫩与不足。然而在带教老师耐心的指引下,在同事伙伴们无私的援手与鼓励中,我逐渐稳住了心神,掌握了基础的技能,也慢慢学会在临床的风浪中寻找平衡。犹记得第一次独立上夜班时的慌乱、无措,我以为等来的是老师的不满,却不想等来的是老师的一张张“夜班宝典”和一声声温暖鼓励。
如今全国的医院都在推行“人文关怀”理念,它既是精湛的技术,更是温暖的艺术。每一次精准的静脉穿刺,每一次轻柔的翻身拍背,每一次深入浅出的健康宣教,其背后流淌的,是耐心与爱心汇聚的暖泉。“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领悟到,建立信任的桥梁,往往始于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真诚的倾听。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正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最生动的诠释。当目睹康复的患者带着真挚的笑容挥手告别,那一刻,心底涌起的欣慰与自豪难以言表。这份职业的荣光,源于我们不仅是生命的照护者,更是暗夜中的守护者与支撑者,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用专业与仁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晴空。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在外忙碌的游子,总是会想回家看看。下班路上偶遇科室老师,她驻足询问“吃得惯武汉菜么?”是啊,真的许久未吃到重庆菜了,想念重庆的热情与火辣。休息时总是习惯性的上网查看重庆医院的建设进程,我们也知道今年是重庆医院推动各项筹建工作攻坚突破的决战之年,在这百忙之中,领导人们仍坚持每次节假日的亲切问候,每次座谈会时的耐心交流,我们内心都充满感动,即使远在重庆那份沉甸甸的托付与信任,最终汇聚成灯塔,不仅指明努力的方向,更是给足我们学习的底气。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我心中却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正如冰心先生所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护理之路,或许艰辛,但只要怀揣这份对生命的挚爱与敬畏,脚踏实地,心怀热忱,我相信,提灯前行的每一步,都能照亮他人,亦能照亮自己。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生的使命与庄严的承诺。
左二为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刘雨先
在汉培训科室:骨科
文章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