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成为“生命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7.21

发布人:

阅读量:

分享:

在监护仪此起彼伏的滴答声中,我完成了从护理实习生到心内科护士的蜕变。300多个日夜的培训时光,那些与心电图波形共舞的日子,那些在生死时速中奔跑的瞬间,在记忆里凝成一个个鲜活的刻度。

 第一次踏入CCU病房时,消毒水混合着监护仪警报声扑面而来。带教老师正在为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急救,监护屏上锯齿样的室颤波形让我的手心沁出冷汗。当除颤仪成功让心跳恢复窦性心律时,患者青紫的唇色逐渐转为红润,这个瞬间让我真切触摸到了“生命守护者”五个字的分量。

在常规护理中,我学会了用指尖感受桡动脉的搏动,用耳蜗捕捉心音的强弱变化。带教老师每次查房都会纠正我的听诊器手法:“听二尖瓣区要再靠左两指。”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人的温度传递。

某个夜班,23床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室速。当监护仪发出刺耳警报时,我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带教老师冷静地指导我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复律。看着紊乱的QRS波逐渐恢复整齐,我忽然懂得:在心脏停跳的黄金四分钟里,规范的操作流程就是生命的保险绳。

现在,我能快速识别心电图中的异常波形:看到ST段弓背抬高立即启动心梗预案,发现QT间期延长及时提醒医生调整用药。这些刻进肌肉记忆的应急流程,是无数前辈用经验浇筑的护城河。

护理9床冠脉支架术后的大爷时,他总把输液速度调快。直到有次查房发现他在偷偷写遗嘱,才明白他对病情的焦虑。后来每天抽十分钟听他讲年轻时戍边的故事,他的配合度明显提高。这让我领悟:有时治愈疾病的是药物,但抚慰心灵的永远是倾听。

面对反复入院的慢性心衰患者,我开始学会在更换输液时多问一句“今天喘得好些吗”;给安装起搏器的阿姨做健康教育时,会用她听得懂的比喻解释注意事项。这些细微处的改变,让白色的病房透进温暖的阳光。

记得那次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主治医师果断下达医嘱,呼吸治疗师熟练插管,我们轮流进行心脏按压。尽管最终没能留住那个年轻的生命,但抢救结束后主任带着我们复盘每个环节时,我忽然懂得:医疗不是孤胆英雄的战场,而是属于团队协作的阵地。

    现在的我,不仅能从容地操作各种仪器,同时也收获了前辈们传授的“临床智慧”:护士长教我如何从尿量变化预判心衰加重,医生示范怎样用通俗语言解释射血分数……这些经验像珍珠,需要我们用信念、时间以及爱心慢慢串起。

站在护士站望着走廊里穿梭的身影,监护仪的绿光依然在黑暗中明明灭灭。但此刻的我已不再慌乱,因为知道每个跳动的波形后都有科学的支撑,每次成功的抢救都凝结着团队的力量。这份职业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我们守护的不只是器官,更是每个鲜活的人生。当晨光再次漫过心电图纸,我轻轻抚平护士服上的褶皱,继续走向病房——那里有心跳的韵律,有生命的温度,有护理人永远的修行场。

1753077531801.jpg

                                                                                                   本文作者:曾凡鑫

                                                                                                                              在汉培训科室:心内科


文章打印